当非遗融入现实生活,穿戴、饮食、听故事、看戏、过传统节日都是我们对非遗的享用和延续。非遗记录成果,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欣赏、交流互鉴提供了绝佳契机。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将采用更具有科技感、传播力的方式,让非遗风采重焕生机,让文化之美源远流长。
“为古朴文化植入时尚元素,从而被亿万网友接受,这条路任重而道远。”“90后”年轻人焦雪峰虽是一个热衷计算机编程的“电脑达人”,但更对世代相传的焦氏脸谱情有独钟。
在国潮文创的下一步创作中,对中国经典文化情怀细颗粒度的挖掘与意境式创作和呈现,将有持续生命力的文化要素与创新性满足大众需求的产品相结合,也许是国潮的下一场商业机会。
连日来,尽管兰州迎来持续高温天气,但丝毫未能阻挡慕名而来“打卡”甘肃省博物馆参观者的热情,不仅铜奔马周边文创备受追捧,更多的馆藏文物亦跟着“出圈”。
7月6日至1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国内外33家顶级博物馆共聚云端,以“手拉手:共享世界文明之美”为主题,共同举办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
第十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享文化惠生活”系列活动推介会在京举办。记者在推介会上获悉,本届惠民文化消费季将以“20余项主体活动引导+400余项精品市场活动协同”的双线融合活动体系,点亮市民文化消费生活。
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黄河流域历经岁月淘洗而流传至今的文化瑰宝、文艺“绝活”?我们邀请四位黄河文化“守艺人”讲述他们的守护故事,并请专家建言如何推进黄河非遗系统保护,让黄河文化惠民利民。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吴文化博物馆3座大运河畔的博物馆的馆长们,同时出现在江苏书展上,一道讲述博物馆的因“运”而生,以及博物馆如何立足中国,沟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