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创实验区发展论坛举办,将建设全国首个文化产业“云园区”

来源:新京报

  1月9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论坛举办。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作为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采取部市合作共同推动的唯一国家级文化产业创新“试验田”,积极搭建行业交流对话平台,每年一届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论坛,已经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行业盛会,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论坛上,国家文创实验区“云园区”(以下简称“云园区”)建设正式启动。

国家文创实验区“云园区”建设正式启动。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国家文创实验区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示范标杆

  本次活动以“科技赋能文化创新 文化赋能城市发展”为主题,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指导下,由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新京报社、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共同主办。

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军胜致辞。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论坛围绕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主题,聚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规划建设,探讨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与实践探索,深入推进文化产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论坛现场,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劲林,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军胜分别致辞,对此次论坛的召开寄予希望,对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出宝贵建议和殷切期盼。

  主旨演讲环节,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魏鹏举,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秘书长刘兵等来自产、学、研各界专家分别围绕数字文化赋能产业创新、数字园区共建共享等主题,为科技赋能文化创新、文化赋能城市发展建言献策,聚焦国家文创实验区在国家“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提出专业建议。

  “近年来,朝阳区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聚焦‘文化、国际化、大尺度绿化’主攻方向,抢抓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两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契机,坚持商务立区、科技强区、文化兴区,大力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文化发展创新,持续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能级和综合效益水平,国家文创实验区作为千亿级示范园区,已经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和示范标杆。”朝阳区相关负责人说。

  圆桌对话环节,嘉宾们围绕文化产业数字化新趋势,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园区的应用场景,文化产业数字化提升传统文化业态、促进城市更新等焦点话题开展讨论。

  将引导百家机构、千个空间、万家企业“云端”集聚

  论坛上,“云园区”建设正式启动。国家文创实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文创实验区在文化产业数字化及文化产业服务数字化创新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我们希望建设一个文化产业要素聚集、服务链条路径创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的‘云园区’,构建全方位数字服务体系,将其打造成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中文化产业数据管理服务体系的‘样板工程’。” 

  “云园区”规划打造“一个云服务中心+N个数字服务模块”数字化治理模式,其中“一个云服务中心”即以实验区“云园区”平台为统一官方入口,搭建一站式服务门户;“N个数字服务模块”包括文化政策服务、文化金融服务、数字园区推介、创新创业支持、文化人才交流、产业协同发展、文化大数据应用、云网资源及企业权益等模块。

  记者了解到,“云园区”主要服务政府、园区、企业和白领四类群体端口,其中重点聚焦对国家文创实验区内文化企业的服务。未来,“云园区”将引导百家文化专业服务机构、千个线下文化公共空间、万家驻区文化企业在“云端”集聚。

  将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八年来,国家文创实验区积极推动政策创新先行先试。“八年间,国家文创实验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风头愈劲,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正释放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国家文创实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企业引导和培育方面,国家文创实验区制定和发布了全市首个《文化创意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南》,目前国家文创实验区内文化企业取得国家高新技术认定数量近1500家,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企业,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在园区建设和发展方面,国家文创实验区通过工业厂房改造利用、传统商业设施升级、有形市场腾退转型3种方式加快转型升级,累计培育51家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其中市级园区19家,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优质充足的空间承载。

  在“文化+科技”新引擎的驱动下,国家文创实验区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各项指标不断攀升。2021年全国MCN机构50强中有9家落户国家文创实验区。2022年1-10月,国家文创实验区规模以上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实现收入430.3亿元,同比增长10.8%。截至10月末,文化新业态收入规模占国家文创实验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比重为33.8%,较2021年提升了1.3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拉动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上涨3.6个百分点,对文化产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1%,较2021年进一步提高了2.2个百分点,数字文化企业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截至目前,国家文创实验区共有文化企业5万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400家,近三年来,国家文创实验区文化产业实现收入平均增速达到11.3%。经过8年的创新发展,国家文创实验区已经成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金名片”和全国文化创新发展的“试验田”。

  下一步,国家文创实验区将坚持科技赋能文化创新、文化赋能城市发展,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传统优势行业数字化升级发展,实施文化企业梯次化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

  同时,围绕数字赋能,打造一批数字文化产业特色园区;围绕产业重点,打造一批细分行业特色园区;围绕核心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善的生态型特色园区;围绕产城融合,打造一批开放式城市文化公园。引导鼓励文创园区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化升级,建设智慧园区,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国际数字文化引领中心、国际时尚文化消费中心、国际文化传播交互中心、国际文化资源汇聚中心,全力建成全国文化产业改革探索区、全国文化经济政策先行区、全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创新引领区。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