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钢管厂变身创艺区,来这里偶遇音乐和设计大咖

May 25, 2022 , ,

来源:四川在线

梵木创艺区

成都梵木创艺区简介:梵木创艺区前身为成都无缝钢管厂,通过对工业遗存的赋能改造,变旧为新,变废为宝,将废旧工厂打造为推动城市更新的标杆项目。项目一期改造面积4万㎡,汇集创意设计、音乐产业、产品研发、艺术展示体验等功能。每年开展大型艺术活动及小型演出近200场,现己入驻创意设计、现代时尚、信息服务等文创类团队近80家,入驻音乐产业类企业50余家,成为成都网红打卡、市民休闲地标。

  城市工业遗存的活化更新,如今已经不是一件稀奇事,成都就有东郊记忆、红星路35号等典型代表。不过,如果说到以“平台支撑,项目共享”作为运营方式,为入驻企业、工作室提供多样化资源链接,梵木创艺区却做到了“后来居上”。

  主打创意设计、音乐产业等领域的梵木创艺区,已成为不少市民、文艺青年的休闲打卡地;同时,它也在潜移默化地带动相关产业、企业共同成长。4月19日,四川在线记者来到这里,游走于旧厂房中的新业态,探寻其新生之道。

看热闹:老厂房“活”起来,工业遗存焕发年轻态

  4月19日下午,跟随手机导航指引,记者驱车前往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东洪路的梵木创艺区。临近终点,一根烟囱、几座厂房出现在眼前。

梵木创艺区举办的文创活动

  这些红砖建筑,无言诉说着这里的历史。梵木创艺区的前身是成都无缝钢管厂,从2016年起,经由工业遗存赋能改造,这里逐渐被活化更新。项目一期改造面积4万㎡,汇集创意设计、音乐产业、产品研发、艺术展示体验等功能。

梵木创艺区举办的汉服活动

  走进园区,红砖墙上的一组图片,展示了梵木创艺区打造前后对比:A区厂房成了公共艺术馆,吊装车间成了正火艺术中心1号馆,B区厂房成了天府原创音乐服务平台,E区厂房成了工业设计研发服务中心和生活美学空间……

  音乐是梵木创艺区的一大产业元素,作为其中规模最大的展演现场,正火艺术中心1号馆可容纳1200人。“最多时一年的音乐、艺术、商务活动有200场,去年即使有疫情影响,也举办了95场活动。”梵木文创相关负责人介绍。

  根据现场演出信息,旅行团乐队、刺猬乐队、声音玩具、声音碎片、木马等国内知名乐队都曾在此登台;演出前,他们通常会来到园区另一角,在天府原创音乐服务平台录音棚里排练。这个小小的房间还保留着红砖厂房外观,里面摆满了吉他、架子鼓、键盘等乐器,每年服务近150组艺人,提供500多次排练和录音服务。

  专业化、多元化的功能设置,吸引了不少音乐人入驻,海龟先生、声音玩具、阿修罗乐队、秘密行动乐队、莫西子诗等都在此设有工作室。

  而在创意设计领域,梵木创艺区入驻企业、工作室涉及家居设计、工业设计、艺术品设计、动漫游戏设计等诸多领域,它们又常常以复合业态示人。知名艺术家、设计师殷九龙开了间咖啡馆,走进其中,其实又是一间设计工作室。

梵木创艺区举办的文创活动

看门道:聚合力量取长补短,带动流量提升“两效”

  梵木创艺区成立之初,文创园区在成都还很稀有;如今,这里已入驻文创团队近80家、音乐产业类企业50余家,成为市民打卡休闲地标。

  迅猛生长的动力从何而来?梵木文创相关负责人道出一大关键词:聚合。“园区入驻的大多是小微企业或工作室,业务能力强,但市场能力比较弱。”梵木创艺区运营方利用园区八大场馆,吸引大量活动落地,整合资源共同参与。

梵木创艺区

  2018年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在梵木创艺区举行的子活动“无定义音乐节”,就是一大经典案例。音乐节由著名作曲家、作家刘索拉策划,艺术家、音乐人冯满天、刘义军、巫娜、莫西子诗等共同参与。

  “活动举办过程中,园区有近20家企业、工作室参与,提供了全套视觉设计等服务。”梵木文创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大量举办、参与类似活动,园区成功链接政府、资方和入驻团队,不仅提升后者的经济收益,还为自身带来流量。

  对于项目运营的关键因素“人”,梵木创艺区与川大、川音、西南民大、川师大等高校合作,成为后者的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就业实习基地。这一过程,不仅与青年消费客群产生互动,提升了知名度,也为自身发掘、培养大量人才。

梵木创艺区

  助力乡村振兴,吸引各类党群活动落地,与重庆相关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响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梵木创艺区正以更多元的方式接入主流话语,打通链接老百姓、年轻人的“最后一公里”,最大化实现平台价值。

  2020年底,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名单,包括梵木创艺区、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在内的成都梵木文化产业园成功上榜。“全力以赴,突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力争今年创建成功。”上述负责人说。(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图片、视频由梵木文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