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Home
  • 非遗上“云”,留存技与艺

非遗上“云”,留存技与艺

 6月10日,“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以下简称“非遗展映月”)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二层大厅开展,展览将持续至7月10日。

非遗传承保护: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

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57个,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063名。

第四届“和田礼物”非遗文创大赛正式启动

新疆和田地区于6月11日,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正式启动2022第四届“和田礼物”非遗文创大赛。

体验非遗 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为迎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举办丰富多彩活动,让人们了解非遗、体验非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网、“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承办的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推选结果正式公布。

非遗“老手艺” 遇上“新匠人”

对于非遗,人们曾一度担心它们脱不下“古老、稀缺”的标签,与现代生活失去联结,尤其是脱离青年一代的视野。但现在,大家惊喜地发现,非遗这门“老手艺”,遇上了一群“新匠人”,碰撞出迷人的火花。

连接现代生活,把非遗的奇妙展现出来

。一定程度上说,非遗的生命力,既取决于它自带的光环,以及岁月赋予它的沧桑,还取决于它能不能被人们接纳。而要为人接纳,就要展现其独特的精妙之处。

文创如何在传承中锐意创新?

不懂得过去,就无法理解现在,创新要不忘本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北京东城:咏园线上文创带火京绣“绿码”

绿色的丝线在白色的纱底上往来穿梭,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幅全新的京绣作品,在镜头下逐渐形成。不是花团锦簇的吉祥图案,也不是龙纹凤章的传统图样,而是一个人人都熟悉的绿色健康码。

山东郯城:注入新活力的郯城木旋玩具

传统的工艺要想在当今社会浴火重生,必须在还原的同时跟上时代要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郯城的老手艺木旋玩具的故事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