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创“走出去”
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中国与东盟应该怎样共同开展博物馆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共同繁荣?
“钢铁锈带”如何增强“文化磁力”
工业遗产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见证了历史文明、承载着家国记忆,是城市发展中的一笔宝贵资源。今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由首钢老工业园区“华丽转身”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便是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典型案例,引发各界极大兴趣。
敦煌壁画中的节气之美
清明游春,夏至祈雨,处暑纳凉,小雪饮酒,“敦煌岁时节令”是从古至今敦煌地区的风土人情,也是历朝历代敦煌人平凡生活的一部分。阅读《敦煌岁时节令》,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编者们想要传达的态度:古人最想传递给子孙后代的信息——诗意与生活。
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带来了什么
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数字技术将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丰富多元的手段和路径。运用数字技术,能以“今”入“古”,让流转千年的古风古意联通历史和当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非遗“老手艺” 遇上“新匠人”
对于非遗,人们曾一度担心它们脱不下“古老、稀缺”的标签,与现代生活失去联结,尤其是脱离青年一代的视野。但现在,大家惊喜地发现,非遗这门“老手艺”,遇上了一群“新匠人”,碰撞出迷人的火花。
数字藏品火出圈 年轻人如何接招
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科技一直在从各个维度重塑世界。2021年,随着“元宇宙”元年的到来,数字艺术藏品时代大门悄然开启,时代向未来数字世界呼啸而去。有敏感的企业家提出,数字化是企业“活下去的关键”。
二十四节气的现代意义
在我看来,这种文化的整体性,体现在时间制度上,就是二十四节气;体现在人类生命力的保持上,就是顺应二十四节气。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中”。为此,我写了多篇散文,收在散文集《中国之中》中。
文化数字化任重而道远
人类无法阻止数字时代的前进,就像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数字化的未来将超越人们最大胆的预测,数字化生存是人类要面临的最重要现实。”时至今日,数字化时代已然降临,它正撬动着诸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变革的渐次展开。文化数字化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